Category Archives: 思前想后

[0746]代人听课随想

还能代谁听课?不言自明,对这种事,我觉得挺无语的。周末要上两天课,媳妇儿的选择是在家陪孩子,然后把听课的任务交给我了!其实我也并非不能理解,社会上考证、升学历这类上课活动,往往把考题答案提前圈定,考试时闭卷,这也算是很严格的了,至于听讲与否压根儿不重要。

自毕业十多年来,就再也没进过大学教室,适逢其会图个新鲜,好好体验一番。因为教室、路线都没去过,为了避免迟到和慌慌张张,我还是多预留了点时间,七点一刻上公交车,到教室是八点十分,最终还是提前了二十分钟。毕竟是周末早上,公交车也很给力。待第二日再去,适逢其时。

还好,我不是第一个进办公室的!随后稀稀落落地来了人,最后总共是一二十人吧,不大的教室都没坐满三分之一。老师到九点才到,随后是上课,课程内容是《无机化学》。原本上课安排是上午八点半到十二点、下午两点到五点半,实际上课改为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,宁可饿着也不想耽误整天。

这课既没有课本,也没有课件,不奇怪地,本就不多的人,抬头看老师讲课的不足五个,还要包括组织者,听课做笔记的估计就我一个,大都低着头玩手机到了第二日,来上课的人已锐减至不足十人,当个讲师真得讲究点职业素养。

我显然是个异类,但我情况特殊,还是要低调些,配合要求拍照和签到后,就自己享受上课的体验。初三无机化学当年虽学得不错考过满分,但二十年过去了,化学对我来说已经太过遥远。这毕竟是跨领域的课程,姑且当作要学习的功课来对待。

首先抓住课程的结构和重点内容。随后在听课中尽量理解出现的概念定义和计算公式,既然没有预习,精神恍惚就会错过知识点,也无法将精力集中在难点上。只好标注出那些没有掌握的概念,留待课后弄清楚。至于理顺各个定义的相互关系,思考更多应用联系,毕竟不是自己的课程,确实没有动力进一步努力。这样听课下来,确实感觉预习、正确听讲和复习的用处了,老生常谈确有它的道理。

这只是本科的基础课程,很多东西还是能够理解的,但在学习方法上,跟大学生时期还是有所不同,比以前的那种漫无目的、事倍功半的浸泡方法更讲究成效。

屏幕课件上所显示的课程大纲里,除了最重要的四大平衡理论之外,还有元素各论、扩展知识和实验等内容,不过,由于时间有限,十六课时的内容要在七、八个小时内讲完,显然不可能,最终也只是把第一部分讲完。

记得有个概念叫“刻意学习”,英语好像叫 deliberate practice,就是带有明确攻关目的的练习,而这意味着已基本上把握课程整体的结构和脉络,以及所需技能或知识点的意义。这显然是一种成人的学习方法。而早在年纪轻轻的求学时期就已明确掌握这种方法,这或许就是那些鹤立鸡群天才学生的素养吧!

依稀记得大学里就有这样一类学生,上课基本不去,临考试了,突击一两个晚上就搞定了。甚至有人感觉会通不过考试而采取跑步淋水发烧的手段躲过考试的,真是杀伐果断、出人意表啊!这番说并非贬损,而是感叹有人年轻时就具有这种格局见识,也是能人所不能,令我等保守庸碌的人难以望其项背吧!

[0744]人生路上满“惊×”

又一次,两篇博文隔上一个月,我这一贯坚持的底线——月无断更,事实上是被打破了,而这一次并非由于工作繁忙。像我这种生活博客,主动隔离了熟人和利益诉求使之变得纯粹,但这份纯粹或许是一种奢侈,也或许本就无足轻重。

曾几何时,心里就被注入了一种稳定的幻觉,生活就像是平静的湖水,偶尔清风拂过激起层层涟漪,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平淡度过,而这只需要努利学习尽力工作便好。未曾憧憬过大富大贵,但凭着累年的积淀,只希望在当前的基础上向上稍稍突破而已。然而,曾经认为可靠的依仗变得脆弱不堪,扪心自问还有什么可以靠得住。

曾几何时,对选择的这份专业,笃信累年的积淀可使自己愈有价值。然而,某公司的做法是 35 岁以上老员工被裁,45 岁以上就要强制退休,对照这种现实,我这种想法显得多么天真可笑。已然越过了 35 岁这条线,未来向何处去,又有怎样的凭借一路向前,着实令我寝食不安。

人生路上充满了惊喜、惊奇、惊诧、惊骇,许多观念被一一打破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真相,它从来不会一成不变。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助,新情况也在不断变化,我们能抓住重点坚守底线已是不易,剩下的就主动、热情地拥抱变化,在此谋求自身的利益吧!

作为一个 ME,行业的急剧向下,令我一次次陷入被动,所谓展望,已化作泡沫,不值一提。有时,我不禁想自己为何总过不去四年这道坎儿,难道这是对我浑浑噩噩没有职业规划的诅咒?

我错了,我总寄希望于背靠大树好乘凉,只需施肥剪枝摘果实,不想这大树却在风暴中倒下,死去了。依附于大资本,是作为一名 ME 的宿命,孤木难支,必须加入一个团队。而身在团队中,谋求上升途径也是有限的,无非是技术专家或转为管理。但管理工作在大厦将倾、改换门庭之际,这样的经验又能有几何价值,自带项目和人脉吗?而技术专家,总会遇到天花板,技术之路总有终点,难道可以成为研究员?或许,在制造业的市场中,新品种产品的寻找和开发才是唯一选择,企业逐利的本性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所,而行业的颠覆随时让专家变得一文不值。

如何掌握主动,是未来的日子里不变的主题。没有什么靠得住,掌握更多种产品的全部设计和关键 CAE 分析,或许就是我体现自身价值的唯一的出路了。而识别下一个风口的智慧,又从何处取得?如果这一天可以到来,或许可以创建一个团队了。而这期间,难道不准备跨界吗?

[0730]什么叫懂生活

以前写了篇文章表示,人要懂生活。懂生活这个说法时常听到,有所意会却说不清楚。于是,稍作思考,理上一理。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,懂生活这种提法其实很含糊笼统。如果从正面不好定义,那就从它的反面着手。当被人斥曰不懂生活!琢磨其语境语意,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。

一、不懂生活:不食人间烟火,不懂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
懂生活,就是要食人间烟火。生活是什么?活着,平素吃喝拉撒睡,偶尔辅以医药包。在教育普及之前,人们何尝计较什么读书抱负匡扶天下?吃饱穿暖生娃活长久才是紧要。如果一个人独立生活,能让自己吃饱穿暖健康有活力,也就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。

不限于物质的,人毕竟是社会性生物,群体归属感也是基本的生活需要,这些都需要生活的“浸泡”。我小时候,田间割麦种豆摘棉,长期亲身经历了农村生活,这种浸泡让生活的本真铭刻心间。世易时移,环境变了,城市是另一番光景,从田地刨食转变为人群间营生。于是,生活充满了概念,土地给予的脚踏实地感荡然无存,转而是为变幻的人心浮动操心,不再有拥抱大地安身立命的安定。

二、不懂生活:不知人生艰辛,不懂关键时快走两步。

懂生活,就是要把握人生,尤其是把握关键。人生很长,再强大的父母也不能守护子女一生,把孩子放出去让自己放心,只能依靠孩子自己。就像考试,父母无法代考。再如过马路,绿灯一亮就要快速行动,盯手机错过了就只能再等,步子迈得错了方寸,说不定还会惹来交通事故。

人心向上,盖因社会有高低分层。社会讲究赢者通吃,不进则退,单纯指望靠掌握一门手艺平常度日或已不能够。人在社会中就如同被洪流裹挟的蚂蚁,身不由己,蚂蚁在洪流中向何处去,自己可以选择方向,掌握必要本领,在浮木漂过时抓住而获得喘息,甚至流向另一条支流,到达心仪彼岸。

三、不懂生活:不知人性世态,不懂通达宽容从心所欲。

懂生活,就是有个人乐趣,获得自我满足。活着是幸运,此生无悔是时时刻刻的。毕竟,人有旦夕祸福,预期寿命其实跟自己无关,人要及时怡乐抚慰。毕竟,人生就是生活在时间上的集合,无法重来。

人是自私的,这并非贬义,而是生命的最基本立场。自私,为私图利,划定私有的范围,自然就明晰了与公共空间的界限。如此一来,公私互动就有了基础,共同构建公共规则就有所着力,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就水到渠成了。

总结一下,懂生活的人是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一生而无怨无悔的明白人。